早在歐洲中世紀的時候,每當暑熱夏天來臨之時,水手們常常會看到航船的桅桿頂上,閃爍著淡藍色的火花,虔誠的宗教信徒被嚇得跪倒在甲板上。而傳教士乘機大加喧染,胡說這是上帝派來的守護圣徒,來保護人們避過雷暴襲擊。
于是,在一片“主呀,保佑我們!”的祈禱聲中,這種神火逐漸被人們流傳開來。
后來人們逐漸發(fā)現(xiàn)這種所謂的神火,不但在帆船上有,陸地上也多的是。每當烏云壓境時,山上的巖石尖上,房屋的尖頂上,樹木甚至青草上也都會有這種閃爍淡藍色的火花。
隨著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人們終于這其實只是一種放電現(xiàn)象,現(xiàn)在稱為“尖端放電”。導體帶電時,電荷只分布在它的外表面,尖端部分電荷的分布密度大,與空氣發(fā)生電離,產(chǎn)生放電現(xiàn)象。當處于黑暗之中或放電現(xiàn)象特別強烈時,就能在尖端周圍看到淡藍色的火花。
十八世紀中葉,美國科學家本杰明·富蘭克林通過實驗,斷定雷電也是一種放電現(xiàn)象,為了證明這一觀點,富蘭克林于1752年夏天做了一次雷電試驗,世界聞名的費城風箏試驗。
富蘭克林有意選擇雷雨天,和他的兒子威廉在牧場上放風箏,風箏線是用絲織品做的,其末端綁了一把鑰匙。
隨著風箏高度逐漸提升,線的末端麻繩纖維相互排斥地聳立起來,富蘭克林伸手去碰鑰匙,立刻受到強烈電震。富蘭克林由此得出云中充滿了電的結(jié)論。同時也從中受到了啟發(fā),想到了征服雷電,把雷電引到地下的方法。
在盛夏還未結(jié)束時,富蘭克林試制成一根實用的避雷針。他把一根數(shù)米長的鐵棒,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,棒上引出一根導線,一直通到地里。他還作了許多避留針,分送給他的朋友和鄰居,建議他們裝在屋頂上。
很快,避雷針開始在勃蘭地茲試用。但教會和保守勢力卻拼命造謠攻擊避雷針是“不祥之物,會給人們帶來災難”。然而一場雷雨,“神圣”的教堂遭到了雷擊,裝有避雷針的房屋卻全部平安無事。徹底粉碎了教會的謊言。
避雷針就是一個典型的尖端放電物體。它是一根豎直裝置的尖銳導體,導線的下端一般焊接在金屬片上,金風片埋在地下深度約及地不水面以便很好地接地。對閃電路徑起到一個通路的作用,于是雷電流通過接地導線迅速地流入地下,從而保護了建筑物免雷擊。
關于富蘭克林在1752年第一個發(fā)明了避雪針,似乎是科學史上的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。
但是,在《中國古代物理學史話》一書中,介紹了這樣的一段史料:法國旅行家卡勃里歐別·戴馬甘蘭游歷中國之后,于1688年(相當于我國清代的康熙年間)寫了一部叫做《中國新事》的書。
書中記載說:“當時中國屋宇的屋脊兩頭,都有一個仰起的龍頭,龍口吐出曲折的金屬舌頭,伸上天空。舌根連著一根很細的鐵絲,直通地下。這種奇妙的裝置,在發(fā)生雷電的時刻就大顯神通。雷電擊中了屋宇,電流就會從龍舌沿線下行地底,不了絲毫破壞作用。”
無獨有偶,在《知識就是力量》雜志中,也談到了一個外國修道士游歷了中國后曾出版了一本書,其中談到了中國當時的房屋建筑上也裝有上述裝置。
從書出版時間推斷,中國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已經(jīng)制作出避雷針,比富蘭克林的發(fā)明早了整整100年。
其實,我國古代的避雷措施,早在三國和南北朝時代就有所提及,出現(xiàn)了“避雷室”的事物。但是這個屋子的結(jié)構(gòu)和避雷原理都無從考證了。
唐代王睿的《炙轂子》上記載,漢代的古建筑經(jīng)常遭遇雷火,有個搞巫術的人提出建議,把瓦做成魚尾形狀(鴟尾),放在屋頂上就可以防止雷電引起的天火。顯然這就是避雷針雛形。
我國古代雖然不可能在避雷針的原理方面有所發(fā)現(xiàn),但在實踐上,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廣泛運用了避雷技術。
雖然現(xiàn)在科學界公認十八世紀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,制作了第一根避雷針。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人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實際成果。
公司地址:太原市南中環(huán)體育路口國際大都會巴黎花苑2幢B單元6層601室
聯(lián)系人:楊經(jīng)理 15110330668 靳經(jīng)理13834134857
電話:0351-7235259
郵箱:fl0351@163.com